在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平原边 缘,沿着海岸在玄武岩悬崖的 山脚下,大约由四万多根巨柱组成的 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这 四万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 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 世界自然奇迹。300年来,地质学家 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 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形成的。出地面,冷却后收缩

成六边或四边、五边形的棱柱。

屏幕截图_13-4-2024_9655_.jpg

巨人之路的传说 

      巨人之路又被称为巨人堤或巨 人岬,这个名字起源于爱尔兰的民 间传说。一种说法是由爱尔兰巨人 芬·麦库尔建造的。他把岩柱一个又 一个地移到海底,那样他就能走到 苏格兰去与其对手芬·盖尔交战。当 麦库尔完工时,他决定休息一会儿。 而同时,他的对手芬·盖尔穿越爱尔 兰来估量一下他的对手,却被睡着 的巨人那巨大的身躯吓坏了。尤其 是在麦库尔的妻子告诉他,这事实 上是巨人的孩子之后,盖尔在考虑 这小孩的父亲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 时,也为自己的生命担心。他匆忙地 撤回苏格兰,并毁坏了其身后的堤 道。现在堤道的所有残余都位于安 特里姆海岸上。 另外一种说法是爱尔兰国王军 的指挥官巨人芬·麦库尔力大无穷, 一次在同苏格兰巨人的打斗中,他 随手拾起一块石块,掷向逃跑的对 手。石块落在大海里,就成了今日 的巨人岛。后来他爱上了住在内赫 布里底群岛的巨人姑娘,为了接她 到这里来,才建造了这么一条堤道。

屏幕截图_13-4-2024_9728_.jpg

解开巨人之路之谜 

       从空中俯瞰,这条赭 褐色的石柱堤道在蔚蓝色大海的衬 托下,格外醒目,惹人遐思。但是是 什么样的自然伟力造就了这一举世 闻名的奇观呢? 现代地质学家的研究解开了 “巨人之路”之谜。白垩纪末,北大 西洋开始裂开,北美大陆与亚欧大 陆分离,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 巨人之路 繁。大约五千多万年前,在现在的苏 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 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一股股 玄武岩熔流从裂隙的地壳涌出,随 着灼热的熔岩逐渐冷却、收缩,结晶的时候,它开始爆裂成规则的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呈六边形。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区、峭 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 块平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火 山熔岩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 因此形 成峭壁的多层次结构。 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 有玄武岩特色的地方。大量的玄武 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 武岩石柱林,气势磅礴。石柱不断受 海浪的冲蚀,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 导致巨人之路呈现高低参差的台阶 状外貌。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典型宽 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000米长。 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 可达12米左右。也有的石柱隐没于 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类似的柱状 玄武石地貌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 也有分布,如苏格兰内赫布里底群 岛的斯塔法岛、冰岛南部、中国江苏六合县的柱子山等,但都不如巨人 之路表现得那么完整和壮观。巨人 之路是这种独特现象的完美的表现。 这些石柱构成一条有台阶的石道, 宽处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 巨人之路海岸,不仅是峻峭的自然 景观,也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屏幕截图_13-4-2024_983_.jpeg

火与冰的杰作

      数千万年以前,雏形期的大西 洋开始持续地分裂和扩张。大西洋 中脊就是分裂和扩张的中心,也即 是分离的板块边界。上地幔岩浆从 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盖着大片地 域,熔岩层层相叠。现今爱尔兰和苏 格兰两岛的熔岩高原就是当时大规 模的熔岩流形成的。熔岩冷却后形 成玄武岩,岩浆凝固过程要发生收 缩,而且收缩力非常平均,以致裂开 时形成规整的六棱柱体,这种过程 有点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层泥在阳 光下曝晒干裂时的情景。贾恩茨考 斯韦角的玄武岩石柱自形成以来的 千万年间,受大冰期冰川的侵蚀及 大西洋海浪的冲刷,逐渐被塑造出 这一奇特的地貌。每根玄武岩石柱 其实是由若干块六棱状石块叠合在 一起组成的。波浪沿着石块间的断 层线把暴露的部分逐渐侵蚀掉,把 松动的搬运走,最终,玄武岩石堤的阶梯状效果就形成了。

屏幕截图_13-4-2024_9836_.jpeg

鬼斧神工—玄武岩 

     北大西洋形成早期,在现已分 离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新形 成的海道依然处在发展之中。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定,但它的边界 则处在形成和变化阶段。大约八千 多万年前,格陵兰的西海岸与加拿 大分离,但东南海岸仍与对面的不 列颠群岛西北的海岸紧紧相连。大 约两千多万年后,这些海岸开始分 离,而在现在的斯凯岛、拉姆岛、马 尔岛和阿伦岛上,以及在苏格兰本 岛的阿德纳默亨角和南部的爱尔兰 的斯利夫·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这些古老的火山在 其初期时景色一定十分壮观,但有 关当时的情况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记 录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喷发出 来的玄武岩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有记载,它的下坡流速每小 时超过48千米。流体熔岩较容易散 布于很大的面积,于是就有“泛滥 玄武岩”这一术语。而且它们形成 的大块熔岩遍布整个火山活动区。 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也有类似的玄武岩在4000~6000万年前形成了70 万立方千米的熔岩。任何热的液体 遇冷收缩,熔岩也不例外。但当熔 岩最终冷却到能够结晶的时候,便 开始爆裂成规则的图案,而且常常 是六边形图案。熔岩的主要特点是 裂缝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从顶部 通到底部。结果就形成了独特的玄 武岩柱网络,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 思议地并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 的裂缝。 除了巨人之路外,另外一个著 名的例子是在苏格兰西海岸外的内 赫布里底群岛的斯塔法岛上。玄武 岩柱在大部分地区均发育良好,而 且会有一个巨大的岩洞。继神秘的 巨人之路之后,那里的海水将岩柱 侵蚀成芬戈尔岩洞。芬戈尔岩洞很 有名,几个世纪来在诗歌和小说中 均有文字描述它。而作曲家菲利克 斯·德尔松在1829年去该岛的一次访问中,被激发创作了现被称作 “内赫布里底群岛”的著名管弦乐前 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