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小平将“百万大裁军”一事提上日程,他深知这件事不好办,在会上说:“得罪人的事就交给我吧,我们从‘头’开始。”

邓小平为什么坚持百万大裁军?这样不会削弱军队力量吗?为什么要从“头”开始?

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

一、整顿军队

1975年,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一次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自1959年林彪接手军队以来,不断扩充,如今军队臃肿不堪,而且很多优良传统都丢了。

现在军队的开支远远超过预期,而且很多军费花在士兵的穿衣吃饭上面。军队膨胀并非好事,这样会导致队伍不精干,疏散起来也更为困难。”

于是,邓小平提出:“必须进行整顿,军队数量要减少、编外干部要调整,这也是毛主席的意思,是时候给军队‘消消肿’了。”

从1975年到1984年,军队进行了四次精简,但是动作比较小,编制体制上做了一些小调整,仅在人头上动了下。最后,军队人数仍有400万。

邓小平意识到,前几次动作对军队来说只是“伤筋动骨”,作用不大,远远达不到“脱胎换骨”的效果,必须要下大决心才行。

邓小平非常直接地说:“300万解放军足够了,多了都是吃闲饭的人。”

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

二、从“头”开始

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提出“裁军百万”。不说总人数,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就够臃肿了,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军区的机关领导打麻将都能凑好几桌。”

邓小平指出:“现在军队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肿在领导机关。”

当时,美国的官兵比例是1:6.15,苏联是1:4.56,而中国是1:2.45,一个官领导两个半士兵,这官当得也太轻松了,很容易导致军心懈怠。于是邓小平说:“就从‘头’开始吧。”随后将制定方案的工作交给了何正文。

1985年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再次解释:“只有国民经济上来了,军队的现代化装备才能跟上来。所以我们要先把经济搞上来,再忍耐几年就可以更新装备了。”

最后,邓小平说:“这是个得罪人的事,就交给我来做吧,裁军迟早要解决,就不给新的军委主席添麻烦了,就按照之前说的,从‘头’开始。”会后,裁军正式开始实施。

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

百万大裁军是我国精兵之路的重要举措,但势必会动有些人的“蛋糕”,行动开始后,邓小平曾说:“我是做好准备被打黑枪的。”但这并没有动摇他裁军的决心。

国际得知中国“裁军百万”的举动后,也是大为震惊,这不是个小数目,同时,也表现了中国追求和平的诚意。

会上,11个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对整编军队都表示同意,但他们心中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老革命戎马半生,对部队的感情很深,难以割舍,谁又想让自己的部队“消失”呢?

不过大多数人都被邓小平的大局观所折服,即便忍痛,也决心支持党的工作。

邓小平为什么坚决要裁军呢?

三、裁军原因

时局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中央的重心和决策。前30年,国家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所以要多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当时国际形势也越来越明朗,虽然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但和平的力量也在日益增长,短期内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邓小平大胆断言:“十几年内打不起世界大战。”

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

于是,邓小平说:“既然搞明白了这一点,那就没必要把更多的钱花在国防上,用来搞建设岂不是更有意义?”

邓小平还说:“就算爆发战争,我军也需要消肿。”因为当时的军队虽然人多,却是“虚胖”的状态,质量完全不能和当年比。

有些人担心裁减军队会削弱国防力量,邓小平则风趣地打了个比喻:“让一群虚胖子去打仗,能打赢吗?”

邓小平从革命年代走来,他非常清楚,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裁军并不是不注重军队建设,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军队,让军费花得“物超所值”。

提高国防力量主要靠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而军队开支有限,数量太多势必会影响到质量,增加军队开支又会影响到经济建设。

再者来说,在现代战争中,打仗靠的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精良的装备,与其提高人数,不如攒钱买装备。

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_85年百万大裁军,邓小平提出从“头”开始,说:得罪人的事交给我

结语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国家要想走得长远,就要敢于做出改变,邓小平是有魄力的,80多岁高龄的他能顶着巨大压力完成“百万大裁军”,不愧是个有担当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