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了快4年,中概股最近突然迎来一波爆发。京东、贝壳、小鹏汽车、富途控股在3天内涨超10%,阿里巴巴、腾讯音乐涨超6%......
这波反弹的直接诱因,是美联储在9月18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后,中概股会彻底反转吗?
01 等待的抄底人
2021年2月至今,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整体跌幅超过70%,可以比肩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历史惨案,市值累计蒸发9.5万亿元。其中,跌超90%的企业有152家,跌超80%的企业有196家,占比赴美中概股总家数的46%、60%。
巅峰时,中概股有3家万亿、28家千亿市值级别的上市企业。如今,超万亿企业剩下2家,超千亿仅剩下12家。
中概惨变“中丐”,但依旧不乏逆行抄底人,包括顶流公私募机构以及一大批散户投资者。
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景林资产TOP20重仓股中,有8家中概股,包括拼多多、满帮、新东方、富途、中通、阿里等,持有市值为18.3亿美元,占美股总仓位近50%。此外,除中通、奇富科技外,其余6家中概股均在二季度有不同程度加仓。
高毅资产在海外配置中概股更加激进。截止二季度末,共计持有美股19家,便有15家中概股,包括拼多多、华住、网易、爱奇艺、腾讯音乐等,持股总市值为7.6亿美元,较一季度末增加2亿美元。
公募基金方面,张坤掌舵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前十大重仓股有3家中概股(港股),包括巨子生物、携程集团以及美团,前两家均为二季度新进重仓股。
除机构外,还有大量散户借道ETF逆势抄底中概股。最为典型的是某中概互联网ETF,持有份额从2021年2月的34亿份,增加至如今的348亿份,增幅近十倍,持股市值从80亿元膨胀至约350亿元。
抄底投资人早已蛰伏,期待着中概股迎来触底反转。
02 三大暴击
中概股下跌幅度之深,调整时间之久均创历史纪录。造成这一残酷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行业政策、业绩基本面以及高估值这三大利空因素。
首先,监管政策介入加速了互联网行业前景发生突变。
早在2020年11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拉开了中国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序幕。
次年4月,某电商巨头被罚超180亿元,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从此往后,监管常态化,也给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戴上了紧箍咒。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互联网行业“量价”维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方面,中国网民数量以及互联网渗透率加速见顶。2020年,因疫情被迫居家,更多人选择接入互联网。当年12月,网民数量飙升至9.89亿,较3月大幅增长8540万,互联网渗透率高达70%以上。此后,增速大幅下移,2023年末网民数量为10.92亿,渗透率来到77.5%,接近天花板了。
▲中国网民数量以及互联网普及率。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打价格战,尤其是电商平台尤为激烈。
2020-2022年,电商价格战进入第一阶段。阿里、京东选择推出淘特、京喜,与另外一家电商巨头进行正面PK,目的是争夺下沉市场,稳固原有市场份额。
2023-2024年上半年,电商平台进行了全面价格战。一来,消费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消费者更加青睐低价优质商品。二来,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首的短视频平台持续崛起,分走不少电商平台蛋糕,加剧了存量竞争博弈。
如此一来,中概股整体业绩增长从高速回归至中低速,尤其是2022年还一度大幅负增长。并且,多数中概股净利率在过去4年保持震荡下滑态势,以致于净资产收益率有不同程度下滑。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